“杭州吸走北京上海人才”,真的吗?数据解读人才画像 天天热点评
持续多年的 " 抢人大战 ",进入了新阶段。
(相关资料图)
日前,记者在杭州参加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时注意到,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致辞提到,杭州新引进的跨城流动人才中,有超过 20% 来自北京和上海,是最多的两座城市。
这个讯号非比寻常。"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一直以来,一线城市都因更丰富的就业和更繁荣的经济,保持了强劲的人才吸引力。如果杭州真的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 " 虹吸 " 效应,那么无疑是 " 抢人大战 " 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从去一线,到去新一线
在生育率降低的当下,人才与人口,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概念。谁能吸引更多人才,谁就抢占了更多生产力和发展的主动权。
杭州吸走北京上海的人才,靠谱吗?
我们将目光投向猎聘和智联。这两家机构拥有数亿用户,近年来各种人才流向榜单被频繁引用,在官方和业界的认可度都比较高。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2022 年杭州流入人才画像》(以下简称《人才画像》)数据,近一年来跨城市流入杭州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上海和北京占比最高,分别为 18.36%、8.92%。
无独有偶。智联招聘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以下简称《人才报告》),基于数千万次的跨城求职数,分析得出 2021 年北京、上海为杭州最大人才来源城市。
北京和上海,身居城市塔尖的两座国际性都市,人才真的在流出吗?记者再次查阅了多份报告和北京、上海的统计年鉴。
先看北京,《人才报告》显示,这些年,北京人才净流入占全国比重的上升趋势曾出现负增长,在 2019 年一度跌到 -3.9%。人才的流入数据又体现在了常住人口的变化上,北京常住人口总量在 2016 年达到顶峰的 2195 万人,随后逐年下降到 2021 年的 2188 万人。
再看上海,《人才报告》显示上海人才净流入占全国比重也在 2018 年出现大幅下降。与之对应的是,上海常住人口总量明显进入平台期,在 2013 年迈上 2400 万人台阶后,至今未突破 2500 万人。
与北京和上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的人才吸引力在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人才净流入首位。《人才报告》显示,2017-2021 年,杭州人才流入占比较稳定,始终维持在 3% 左右,而人才净流入占比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多数年份高于北京和上海。
这也让杭州常住人口加速连年上升,从 2016 到 2022 的五年间,杭州常住人口增长了 318 万,年均增幅近 6%,高于武汉、深圳、南京、广州等一众一线、新一线城市。甚至在 2019 年还取代深圳,成为年度人口 " 增量之王 "。
事实上,人才从一线向新一线反向流动,并不仅仅发生在北京上海与杭州之间。《人才报告》显示,成都人才前十大来源地中,北京第 2、上海第 5、深圳第 6;苏州人才前十大来源地中,上海第 1、北京第 3;南京人才前十大来源地中,北京第 1、上海第 2;武汉人才前十大来源地中,北京第 1、深圳第 3、上海第 5。
从去一线,到去新一线,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趋势,这也是轰轰烈烈的 " 抢人大战 " 标志性的转折点。
人才用脚投票
必须厘清一点,人才从一线流向新一线,并不是说一线城市不行了,而是一线城市经历过数十年快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控制规模的新常态。
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已持续多年,目的是破解因大量功能和人口集聚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这当中产业疏解成为重要抓手,加速了人才净流入的负增长。
而上海更是在 " 十三五 " 期间定下 4 条底线,人口规模不能超过 2500 万就是其中之一,且人口结构要更加合理、人口素质要进一步提升、人口布局要进一步优化,这一严控政策也加速了产业和人才的外溢。
在一线城市严控城市规模、人才产业外溢的这股反向流中,新一线城市显然更能受到人才青睐。因为人才是 " 用脚投票 ",机遇在哪里,人才就流向哪里,背后体现的是经济模式、产业结构,乃至一整座城市的综合实力。
在所有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又是十分亮眼的存在。
在杭州,流传着一个创富故事:钱塘江边的大平层,上千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豪宅,被大量在数字经济领域从业的年轻人一扫而空。而整个奥体板块,住入了大量网红主播。而在一号院内,甚至经常会有网红在小区里直播。
网红的集聚,代表了人们创富的梦想,这当然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背后是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集聚了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有梦想的人提供了更强的 " 钞能力 ",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之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这正是数字经济提供丰富就业机会,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与新机遇的体现。
杭州还有更多这样的创富企业、创富赛道。仅仅是一个阿里,就有 20 多万名员工,大厂的人才吸纳能力可见一斑。同时,杭州还有网易、海康威视、吉利、大华等等一大批大厂,世界 500 强企业、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民营企业 500 强数量连续 19 年全国第一,一些 " 快车道 " 产业与人才集聚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根据杭州人口普查数据,相较于六普,批发零售业和软件信息业是就业人数增长最快的行业,吸纳了 20.5% 的就业人口,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最快,从 1.8% 提高到了 6.0%。
这些大量涌入杭州的人才,为杭州数字经济 " 打好地基 ";而杭州未来还能够利用人才优势,拉高产业天花板,发起数字经济的二次爆发。
在数字经济这条长长产业链上,杭州布局了视觉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未来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数实融合的产业也厚积薄发,对高学历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猎聘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流入杭州的人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仅占 0.12%,本科占 80.19%,硕士占 19.13%,博士占 0.56%。
从全国抢人,新一线谁更强
更高阶的人才大战,已经开启了,谁能笑到最后?
有媒体预测,杭州常住人口 " 狂飙 " 到 1237.6 万人之后,尽管生育率波动,但靠着人才流入的惯性,以及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杭州常住人口还将维持十余年的增长,最终可能超过 1500 万人,像北上广深一样城区常住人口超千万,跻身超大城市。
这关键一跃,取决于杭州持续从头部城市乃至全国吸引人才,保持强劲的人才磁吸力。
杭州对全国人才的吸引力,已经跻身第一梯队。
根据《人才画像》数据,2022 年跨城市流入杭州的人才,排名前 20 的有上海、北京、南京、苏州、深圳、武汉、广州、沈阳、成都、长沙、西安、重庆等,覆盖东、南、西、北、中,形成了对全国的辐射力。
与此同时,《人才报告》通过就业机会、产业结构、收入等相关数据,分析了全国主要城市的人才综合吸引力,杭州已紧随北上广深之后,站稳了第一梯队。
再横向比一比全国,杭州对全国人才磁吸力比其他新一线城市也更加强劲。
根据《人才报告》,各个城市人才 TOP10 的来源地中,杭州是清一色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遍布全国,且省内只有宁波入榜。而其他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来源地,多数为省内城市,对全国人才的磁吸力较弱。
如流入南京的人才主要来源地,苏州、徐州、无锡、南通、镇江都进入了前十;流入长沙的人才主要来源地,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入榜,同样占到前十的一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流入杭州的人才增量,大多是年轻人。猎聘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流入杭州的人才年龄区间分布中,20-40 岁总占比达 93.42%,年轻化的特点十分明显。截至 2021 年,杭州 15 岁 -59 岁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为 69.7%,是全国第四年轻的城市,仅次于深圳、广州和厦门。
这些来自全国的、年轻的人才,最终将变成城市能级不断抬升的第一资源。
来源 | 潮新闻 · 浙江日报
责编 | 李各力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把服务送上门让“政策找企业” 全球聚看点
“在花山区科技局的帮助下,我们公司顺利收到了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共30万元,这笔奖励资金将全部投入数字孪生科技研发项目中。”2月28日,安更多
2023-03-02 08:37:22
-
-
新郑拼经济谋定新思路|每日资讯
本报讯(记者张立通讯员常春阳)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做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日前,新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今年发展思路。“把更多精力放更多
2023-03-02 08:41:50
-
-
太原绘就工业高质量发展“上扬线”
本报太原3月1日讯(记者姚凡)日前,记者从太原市工信局获悉,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5%,比全国高4 9个百分点。在中部六个省会城更多
2023-03-02 08:54:41
-
-
恩施州政信融资担保公司揭牌
恩施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汤应彬通讯员黄晶)3月1日,恩施州政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在恩施高新区办公大楼举行。副州长许强出席揭牌仪更多
2023-03-02 08:53:22
-
-
热点!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兴东)3月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副书记、更多
2023-03-02 08:53:14
-
-
环球速读:海口将打造国际粮食资源配置中心
3月1日上午,丰盛投资(海南)有限公司与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在海口市龙华区正式签署海南丰盛云粮数字平台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推进更多
2023-03-02 05:42:42
-
-
每日时讯!海南自贸港探索QFLP余额管理制在洋浦经
近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外汇局海南分局、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海南省关于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余额管理制试点办法》(更多
2023-03-02 05:36:37
-
-
连续三年!我国渤海再发现亿吨级油田,可开采原油
00:09连续三年!我国渤海再发现亿吨级油田,可开采原油超2000万吨【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更多
2023-03-02 05:54:12
-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