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改革方案发布,广东高校如何优化布局?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陈亮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方案》明确,到 2025 年,优化调整高校 20% 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广东各高校近年也积极适应新的发展业态,不断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以更加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校围绕发展需求设新专业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 6.6 万个,较 2012 年新增 1.7 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 1 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 5%,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指出:"202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9.6%,进入了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推动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开展有组织培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面向普及化背景下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广东,不少高校适应新发展趋势,对学科结构进行了调整。以 ChatGPT 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催生了大量行业变革形成新业态和新需求、新挑战,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记者了解到,华南师范大学拟在今年开设 " 教育人工智能 " 微专业,着力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开启 " 小而美 "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近年新增 " 四新 " 专业 11 个,其中 2022 年申请设置 " 国土空间规划 "" 工程造价 "" 化学 "" 应用物理学 "4 个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永安表示:" 像新工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能源化学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智能感知工程;新文科专业中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均为学校近年新增,为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和制造强省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有关要求,近年来,广东药科大学强化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完善‘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健康、大药学’本科专业体系。" 广东药科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李晓菁表示,近 5 年,该校新增生物信息学、口腔医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中西医临床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等 5 个专业,现有本科专业 49 个," 学科支撑专业、专业突出特色 " 的本科专业格局已经形成。
2019 年以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新增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数字媒体艺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林学、水生动物医学、农业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文化产业管理等 9 个专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部部长周玲艳介绍:" 其中,应对新职业设立的新专业有食品营养与健康、数字媒体艺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文化产业管理等。"
产教融合为大湾区培养人才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 34 家国家级、71 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 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 " 第一方阵 ",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 3 年位居第二。
粤港澳大湾区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大湾区高等教育的不断优化完善。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邓荣海认为,高校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全省关心的新兴跨学科和紧缺新型人才培养开展创新探索。
" 像华南师范大学此次开设的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这个‘小切口’,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大趋势’,有益于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和赋能就业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表示。
" 我们将着力培养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思维解决教育教学场景实际问题的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同时为更高层次的学科研究打造后备人才蓄水池。"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说。
广东工业大学采取学校主导运营、产业需求驱动的合作方式,在课程设置中围绕项目实战和研究创新,加速高校学生向产业开发者的转化。该校教学研究科科长何楚明表示,学校也开设了 " 微专业 ",通过灵活而系统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使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此外,从 2022 级起,学校所有的本科生必须修读人工智能类的公共必修课——理工科学生修读《人工智能基础:科学与工程》,文科学生修读《人工智能概论:人文与科学》,以增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新工科,《方案》还对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等专业提出新要求。" 我们凝练农工特色应用型育人模式新经验,瞄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努力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三链的深度融合。" 周玲艳表示,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紧抓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目前已拥有 " 仲华基因科技产业学院 "" 仲花现代农业产业学院 " 等多个省、校级现代产业学院,打造 " 一院一产 " 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新农科人才。
在新医科方面,广东药科大学按照 " 医教研一体,医理工融合 " 的建设思路,布局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设置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 学校 2022 年立项建设了首批 6 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打开职业发展通路。" 李晓菁说," 例如我们与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化妆品产业学院,对接化妆品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创新校企深度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化妆品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调整学科
未来,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如何继续优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表示,学科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 " 核心支柱 " 和关键抓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此次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显然是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全面改革的第一步。
" 我们要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改革,首先需要认识到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的急迫性,重要性,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全面回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轨道上来。" 陈志文认为,要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改革,高校需要准确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抓手,最后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而不能只是停留在专业名称的变动上。同时,要警惕一些盲目赶时髦的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不能社会上热衷什么就设置什么,罔顾科学性与自身定位。
"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
目前,广东一些高校正在努力与国家急需的专业相向而行。"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增设新医科、新工科专业,停办部分旧专业。" 李晓菁表示。
周玲艳则表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聚焦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凸显农工办学特色,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布局建设 1-2 个新农科专业,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能力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4-12
-
04-12
-
04-12
推荐阅读
-
-
银鹏控股公司:业务交流促提升互学互鉴共进步|世
3月2日,银鹏控股公司董事长刘懿婷带队前往中粮集团期货公司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中粮期货公司从业多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现场更多
2023-03-07 17:52:41
-
-
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在山西综改区开
山西晚报讯(记者温丽芳通讯员张晓茹)日前,总投资约11亿元的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在山更多
2023-03-07 11:51:14
-
-
建行阳江市分行:践行金融惠民理念-全球关注
2月24日,随着客户办妥抵押登记手续并成功放款,标志着阳江市建行“带押过户”业务取得历史性突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鼓励推广二手房更多
2023-03-07 11:53:21
-
-
焦点简讯:证监会同意三超新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中证网讯(记者昝秀丽)证监会网站3月6日消息,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来源:中国证更多
2023-03-07 09:57:39
-
-
美股航空股6日全线走低
中证网讯(记者赵中昊)当地时间周一(3月6日),美股航空股全线走低。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波音跌1 49%,美国航空跌1 47%,达美航空跌1%,更多
2023-03-07 09:43:44
-
-
世界热资讯!晋钢控股集团荣登2022山西省品牌十强
近日,“品牌强国(龙城)论坛”在太原举行,发布“2022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以及“2022山西省品牌100强”。晋钢控股集团以218 9亿元的品牌更多
2023-03-06 17:38:52
-
-
手绘报告:2023预期目标
【来源:中国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更多
2023-03-06 16:46:31
-
-
惠州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成功落地
3月1日,TCL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拿到了全市第一张使用数字人民币账户缴纳税款和非税收入的完税凭证,标志着惠州市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更多
2023-03-06 11:50:50
-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