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聚焦:长城背刺比亚迪:一个价值 700 亿的举报
文|李勤 李安琪 韩永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杨轩
这是一则价值至少 700 亿元的举报,一次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前所未见的同业公司公开投诉,也是今年车市生死相搏的结果。
5 月 25 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就比亚迪两款车型使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问题,已于 4 月 11 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
举报火力十足。长城所指的秦 PLUS DM-i 与宋 PLUS DM-i 两款车均为比亚迪热销车型,市场在售已超 60 万辆,而一旦确定排放违规,将不仅触发召回程序,比亚迪也会面临货值金额起码 1 倍——约 700 亿元的巨额罚款——而导火索只是一个 600 元的油箱差价。
举报有备而来。据 36 氪了解,长城汽车针对比亚迪的举报从开始调查到完成取证,花费了长达 3 个多月时间,并在权威机构中汽中心对比亚迪车辆进行了多轮检测," 几乎各种模式都测了一遍 "。
举报高度保密。就在长城宣布举报比亚迪当天,其下属技术公司才确切知晓,立马紧急启动预案,防止比亚迪报复,向其电池等技术专利发难。
而此前,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的行业关系相当融洽,甚至不久前,这两家同样主推刀片电池的公司,还在洽谈专利合作。
长城宣布举报比亚迪后,比亚迪员工大量转发了一则旧闻:长城汽车今天的 " 魏 " 汽车品牌来自比亚迪当年的友情转让。另有产业人士透露,2021 年,行业芯片短缺,王传福也慷慨解囊,为长城汽车救过急。而 36 氪获悉,就在去年,长城汽车还计划在一些混动车型上采用比亚迪三元电池。
但在此时中国车市的激烈竞争中,一些公司急需一场绝地反击。2022 年,比亚迪卖车 186 万辆,完成了 200% 的销售增长,市值直奔万亿规模;而长城汽车则是另一番萧索景象:销量 106.17 万辆,跌落 17.12%,市值蒸发逾 3000 亿元。
有行业人士向 36 氪转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与友人交流时感叹," 今天的汽车行业,谁都很难受,但谁都死不掉 "。而相较之下,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则意气风发,在年度业绩会上评点行业,炮轰自动驾驶是 " 扯淡 "。
比亚迪销量大幅增长,蚕食的一个重要市场正是长城的 SUV 大本营。进入 2023 年,此消彼长的走势愈发明显。比亚迪年销量目标已经上探到 300 万和 400 万辆之间,而长城汽车则难止颓势,将目标下调 42%,设定为 160 万辆,刚及比亚迪一半。
面对几乎无人可挡的比亚迪,长城汽车想要守住城池,不得不亮出刀锋,涉险一搏。它能成功吗?
" 排放门 " 背后的 600 元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虽然属于新能源车,但依然流淌着燃油车的血液。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的焦点,就是燃油车最普通的零部件之一——油箱。
由于汽油的易挥发特性,它们在汽车油箱中会时刻蒸发油汽,溢出到空气中,污染环境。燃油车会采用 " 常压油箱 + 炭罐 " 的组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炭罐具有吸附作用,就像一块海绵,可以吸收挥发的汽油蒸汽。
第二步:吸满之后,发动机运转后会将炭罐内的油汽抽出来,参与燃烧,这就是炭罐脱附过程。
如此循环。
但被长城举报的比亚迪 DM-i 车型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这类汽车兼有纯电动和燃油车模式。消费者为了环保或者节省油费,可能长时间使用纯电动模式,不必启动发动机,这就导致炭罐吸收油汽到极限,且不能清空,多余的油汽只能挥发到大气中。
行业对此也早有解决方案,车企会在油箱和炭罐之间加上一个控制开关(FTIV 阀),当炭罐这块海绵吸满油汽之后,开关就会自动关闭,将挥发的汽油 " 憋 " 在油箱里。相应的,油箱就要足够抗压,才能 " 憋住油汽 ",高压油箱应运而生。
高压油箱的技术相当成熟,使用已近十年。行业人士透露,高压油箱 + 控制阀的成本能比普通常压油箱多出约 600 元。这在每分钱都要抠出来节省的汽车行业,不算少,但为了应对不断收紧的排放法规,这笔钱车企省不掉。
一名燃油蒸发系统工程师,经历过国五到国六标准的换代,他告诉 36 氪,正在实施的国六蒸发排放标准是参照北美的法规制定,极其严格,要求车辆在蒸发排放测试中所排出的碳氢气体总质量不得超过 0.7g,车企几乎稍不小心就超标,必须采用高压油箱。
亚普股份供应了市面上超过 50% 的高压油箱,该公司人士也说," 据我所知,在 2020 年国六标准实施后,主流车企的 PHEV 车型用的全是高压油箱。"
就在长城举报事件后,理想、岚图、零跑以及吉利银河集体表示,自家 PHEV 车型用的是高压油箱。以至于,36 氪接触的工程师们得知比亚迪依然采用常压油箱时,都惊呼 " 不可思议 "," 除非比亚迪有什么黑科技,否则使用常压油箱几乎不可能通过国六测试。"
对于长城指其采用常压油箱,比亚迪并未否认。那么,比亚迪是如何通过了国六标准下的整车蒸发排放测试?
" 排放门 " 疑云
从官方回应看,比亚迪大胆利用了法规的灰色地带。5 月 29 日上午,比亚迪在投资者平台做出回应:
比亚迪 DM-i 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脱开连接),在 EV 模式下发动机可以灵活启动,燃油蒸汽可以进行自由脱附(抽走炭罐内油汽)。
简单来说,比亚迪并非采用了不为人知的 " 黑科技 ",而是在车辆的纯电动模式下更积极地启动发动机,让车不断回到燃油车模式,来燃烧清除炭罐中的油汽。
长城汽车的发难之一就在此处。《汽车商业评论》援引匿名人士报道称,比亚迪动用了类似大众排放门的作弊手段,利用软件控制发动机," 无论何种工况,都会强制启动发动机进行活性炭脱附 ",以此通过排放检测。
这显然是一项致命指控。2015 年的排放门事件——大众汽车被指控故意作弊、安装 " 减效装置 ",以达到排放标准——让大众汽车付出了惨痛代价:缴纳罚款约 2450 亿元,称誉全球的德国制造也为此蒙上阴影。
但 36 氪查阅国标文件,以及和多位车企动力工程师交流后发现,想要让比亚迪背上 " 排放门 " 的作弊恶名,难度不小。
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测试,都在国家授权的四五家检测机构进行,车企获得合格报告、提交给环保部门审批,获准后车辆方可上市销售。而这个并不复杂的检测流程里,关键的测试项有两个:
首先是高温行驶测试。即在 38 度高温仓内,让车辆经历低速、中速、高速、怠速等状态,模拟车辆日常行驶状态,结束后,车辆热浸 1 小时,检测油汽蒸发量;最后,车辆会进入密闭环境,静置约 48 小时,模拟车辆停放不用时的油汽量。两环节排放量相加得出最终数据。
蒸发污染物排放测试流程,截图自《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测试开始之前,有一个车辆预处理过程,主要是将车充满电、加满油,以及让炭罐吸满至临界点。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按照比亚迪描述的技术机制,其在纯电模式下启动发动机的触发条件之一,正是炭罐吸满。
而多位工程师向 36 氪表示,检测试验中,只要求测试车辆加满电,至于纯电测试模式下是不是能启动发动机、应该什么时候启动,都未看到明确规定。
" 这是一个灰色或者模糊地带。" 有工程师表示。比亚迪显然有意或无意踩中了这一点。
按照比亚迪的描述,他们的脱附技术能在发动机启动 4 分钟内 " 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描述真实,那随后的 48 小时静置测试就不会对比亚迪构成挑战,因为高温行驶环节远超 4 分钟(发动机将对炭罐实现油汽清除)。
因此,争议点自然就到了最终检测结果上,如果长城汽车想要继续举证比亚迪蒸发排放超标,就要进一步拿出过硬的检测数据。
悖离法规理念
比亚迪利用发动机进行油汽清除的技术是否违规,目前尚难论断,但这个方案已广为行业所批判。
" 如果纯电模式下动不动就跳到油车模式,那还叫什么纯电模式,既伤害用户体验,也不节能,更不环保。" 多位车企工程师向 36 氪表示,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技术,插电混动车的设计初衷是让消费者能当电车用,而比亚迪的方案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
"(比亚迪)这套技术即使符合了法规,但实际上还是增加了排放。" 一家主打插电混动产品的车企动力控制总监向 36 氪直言,这背离了排放法规的制定理念。
据公开报道和 36 氪从比亚迪内部了解,该公司似乎已经看到打法规擦边球的风险,正在着手升级技术方案,将低压油箱切换为高压油箱。
但行业残酷的一面是,在过去一年多,比亚迪为每辆使用常压油箱的汽车节省了约 600 块,以及在更多这样的环节不断压缩成本,将插电混动 DM-i 车型做到了油电同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洗刷了对手的主阵地。
长城汽车首当其冲。
愤怒的长城
长城此次撕扯比亚迪,首先是对比亚迪销量与质量 " 德不配位 " 发起的挑战。
据 36 氪了解,长城内部有一个 benchmark 部门,专门用来研究友商的车型。" 每个车企都有这样的部门,买市面主流车型,或者是花重金买友商研发可量产但还未上市产品。"
有长城人士指出,比亚迪部分车型上采用的三连杆后悬挂因为过细而被称为 " 筷子悬架 "," 又比如在车辆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领域,我们从来都不把比亚迪当标杆,都是理想、途观、沃尔沃这些。"
而究其根本,长城发难比亚迪,更是其市场份额被比亚迪挤压之下的反击行为。
长城从 2014 年砍掉轿车业务、聚焦 SUV 之后,通过主打性价比,打开了销量局面。" 一代神车 " 哈弗 H6 曾在 2016 年单月卖出超 8 万台,内部至今没再打破过记录。2021 年长城年销量达 128 万,创历史新高。
凭借在国产 SUV、皮卡的特别统治力,长城的利润更是有不错表现。尽管去年车市已经逐步萎缩,长城销量下滑,但利润还有接近 83 亿元,同比增长 22.9%。但丰厚的利润,也成为后来长城推广新能源车的枷锁。
相比之下,2021 年的比亚迪全年销量才 73 万,跟长城差了一大截。但转折发生在 2022 年,比亚迪全面押注新能源,卖出 186 万辆汽车,反超长城。
尤其去年 2 月开始,连续销量霸榜 100 个月的长城哈弗 H6,开始被扯下销冠宝座,至今没有再登顶,取而代之的正是比亚迪宋家族车型(包括混动车型与纯电车型)与特斯拉 Model Y。
整个 2022 年,长城举报信中指出的宋 Plus DM-i 与秦 Plus DM-i,为比亚迪分别创造了 38.8 万与 18.8 万辆销量,而长城 " 神车 " 哈弗 H6 则从 2021 年的 37 万辆滑落至 24 万辆。" 内部注意到市场快速被比亚迪吃掉,已经晚了。" 有长城人士向 36 氪感叹。
雪上加霜的是,进入 2023 年,车市增长放缓,特斯拉和比亚迪又轮番展开价格攻势,特斯拉掀起了 4 轮降价,比亚迪也将宋 Pro DM-i 起售价下探至 13.58 万元起,秦 DM-i 则不足 10 万元。车企们更要在逼仄的鱼塘中角逐,而长城还未找到那个翻盘点。
有长城汽车经销商人士告诉 36 氪:2022 年春节开始,长城的销量就一直在往下滑。一个 4S 店单个季度销量,甚至赶不上 2017、2018 年一个月的水平。
" 内部也在复盘和反思,认为此前的产品布局不够明智,应该最早在哈弗主阵地来布局新能源车型。" 一位接近长城汽车高层的业内人士说道。
有业内人士向 36 氪分析长城的车型战略,长城很早聚焦 SUV 赛道,每个产品针对的人群都非常细分。" 针对越野车型推出了坦克,针对女性市场都专门去做欧拉,沙龙品牌挖掘的则是互联网中高端人群的潜力。"
唯独对新能源,长城少了一些决心。
有员工讲述,长城从 2018 年就推出 " 魏 " 牌布局插电混动车型 P8,售价 35 万元左右。魏牌相对小众,价格也高,长城想借此打造中国豪华 SUV,但彼时消费者对国产豪华车的认可度并不高,最终 P8 在 2020 年以停产退出市场。
2020 年末,长城再次推出混动系统 DHT 技术,"DHT 其实不亚于比亚迪 DM-i 技术,但跟比亚迪同类产品相比,DHT 车型要贵 2 万元。" 一位长城汽车员工表示," 内部可能还是更看重利润,忽视了市场变化。"
比起长城对新能源的犹豫不定,比亚迪更加杀伐果断,去年直接停产燃油车,瞄准了油电同价,利用本身擅长的成本控制,加上规模快速上量,抢占了市场主导权。
新能源车布局失利,长城带着焦虑开始大调整。
从去年开始,长城内部开始了多轮调整,停止接单欧拉品牌旗下两款 10 万元以内的黑白猫两款车型。" 其实就是把项目砍了,去年长城内部对利润率要求非常高,这种车只会亏钱。"
去年末,长城还将沙龙品牌与欧拉品牌合并,无暇分身再去研究互联网群体。目前沙龙品牌只剩下一款机甲龙车型," 量产可能遥遥无期。"
今年初,长城正式下定决心,提出 " 回归一个长城 " 战略。今年 3 月 10 日新能源干货大会上,长城推出了全新的混动系统 Hi4,主要搭载在哈弗系列车型上,想要在主 SUV 阵地迎战比亚迪。
有长城人士指出,新的 Hi4 混动与长城过往的 DHT 混动技术差别不大," 主要目的就是打价格战。"
例如,长城魏牌推出的高端车型蓝山 DHT-PHEV,瞄准的也是理想汽车的家庭用车定位。但定价上,这款车的起步价比理想 L8 便宜 4-5 万元。
而近期,哈弗新能源车型——枭龙系列新车也已上市,售价为 14 万 -18 万,也往着油电同价大势奔去,直指比亚迪宋 PLUS DM-i 车型。为应对价格战,长城已经向部分零部件发出降价 15% 的要求,而往年降幅在 5% 左右。
车市硝烟弥漫,长城被逼至角落,自然不会放过比亚迪在极速扩张中露出的 " 命门 "。而长城以 " 排放违规 " 举报比亚迪,是行业残酷竞争的外显,也揭开了车企狂奔之下,忽视的那些底线和价值。
竞争,底线不可逾越
合资车企主导中国车市的时代正被瓦解,而登上舞台中央的已经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业。市场剧变,格局重塑,这就注定行业的竞争更快、更激烈。
" 过往自主品牌跟合资车竞争,价格低一点就有生存空间,现在你的对手如果是比亚迪,它本身就是极限的成本控制。"一位车企高层向 36 氪总结。
比亚迪的成本控制来自垂直整合供应链和外采零部件的不断博弈。有比亚迪供应商告诉 36 氪,这家公司选取外部供应商的主策略是 " 价低者得 ",每个季度进行价格评选,过了基础标准,谁家报价低,就用谁家。而对内部的供应链子公司,比亚迪同样有着严苛的降价要求。
" 每年季度都有降本指标,第一季度先降 5%,后面递减。" 有比亚迪工程师向 36 氪透露。
除了严控成本,王传福为比亚迪制定的战略要诀就是 " 快 ",他在公开场合也表示,电动化的进程在加速," 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只有在快的过程中才能超车。"
有知情人士向 36 氪透露,比亚迪的合肥工厂几乎在 10 个月内建成投产,超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落成速度,比亚迪的电池产线也只用 20 天就能贯通。
极限成本控制和节奏之下,质量和合规开始难以被兼顾。据比亚迪人士讲述,公司过往曾高度重视质量表现,深度研究过丰田,对标后者的碰撞成绩。公司内部也会将汽车质量事件分为 S、A、B、C 四个等级,S、A 是高风险质量事件,公司采取零容忍策略。但去年以来,电池热失控事件频发,这个原则似乎难以坚守,直到今年一季度,每个月还会有 1-2 起。
而热失控多发也和比亚迪的成本高压策略不无关系。据比亚迪工程师向 36 氪讲述,公司曾在早期的热扩散设计方案中看到了风险点,建议增加云母材料,但电池团队认为这可能增加 20-30 块的成本,最终未采用。直到热失控事件多发,比亚迪才紧急改进了设计方案。
去年拆解过比亚迪多款车型的吉利人士也开炮说," 如果按照吉利的质量标准,比亚迪的车几乎下不了线 ",但其也坦承,比亚迪关于控制成本的设计值得学习," 同等功率的电机他们能放在更小的空间里 "。
即便这次举报比亚迪的发起方——长城汽车,也难免在激烈竞争下动作变形。2021 年 12 月,长城汽车欧拉好猫车型曾被爆出 " 芯片减配 ",欧拉汽车当时辩称,没有将参数配置表中涉及的芯片全部写上。
今年为了追赶业节奏,快速推动产品上市,长城的质量标准也有松懈迹象。有长城工程师向 36 氪无奈表示,除了国家检测之类的固定节点,不少质量环节都要根据项目节奏去做平衡,要考虑万一出了质量问题如何兜底,而不是把项目进度卡在那里。
对质量的妥协现象不光发生在老牌车企身上,在新造车阵营中同样能看到。有产业链人士透露,两家新造车公司为了推动新车快速上量,竞争一个车架供应商的稀缺产能," 产能着急上不来怎么办,只有加价,甚至放低标准。"
剧烈的竞争节奏,已经让部分车企对质量底线难以坚守,对环保合规自然也难兼顾。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环保问题一向是汽车行业违规的高发环节,因为 " 修订一个排放设计漏洞,需要经历夏标、冬标、高原等测试,至少一年以上 ",时间成本太高。
商业的底层驱动力来自市场竞争,但只有红线之上的良性竞争,才能推动行业优质发展。过往的动力电池行业在激烈角逐中,催生了大批具备全球供应能力的电池公司,也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巨大硕果。
中国整车行业一向背负着 " 低价质不高 " 的刻板印象,而如何改善这个形象,需要的正是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对产品品质、消费者利益的坚守。
新能源整车正面临出海的大机遇。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中国车企凭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上的领先,吸引德系、美系等老牌汽车势力前来观摩学习。
但此次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也向行业发出了一记震撼的警钟:合规和质量问题仍然困扰汽车行业。车企不应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突破价值底线,否则,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成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脆弱,一旦走向全球,如何抵御住外部必然会出现的挑战和进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6-01
-
06-01
-
06-01
推荐阅读
-
银鹏控股公司:业务交流促提升互学互鉴共进步|世
3月2日,银鹏控股公司董事长刘懿婷带队前往中粮集团期货公司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中粮期货公司从业多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现场更多
2023-03-07 17:52:41
-
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在山西综改区开
山西晚报讯(记者温丽芳通讯员张晓茹)日前,总投资约11亿元的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在山更多
2023-03-07 11:51:14
-
建行阳江市分行:践行金融惠民理念-全球关注
2月24日,随着客户办妥抵押登记手续并成功放款,标志着阳江市建行“带押过户”业务取得历史性突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鼓励推广二手房更多
2023-03-07 11:53:21
-
焦点简讯:证监会同意三超新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中证网讯(记者昝秀丽)证监会网站3月6日消息,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来源:中国证更多
2023-03-07 09:57:39
-
美股航空股6日全线走低
中证网讯(记者赵中昊)当地时间周一(3月6日),美股航空股全线走低。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波音跌1 49%,美国航空跌1 47%,达美航空跌1%,更多
2023-03-07 09:43:44
-
世界热资讯!晋钢控股集团荣登2022山西省品牌十强
近日,“品牌强国(龙城)论坛”在太原举行,发布“2022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以及“2022山西省品牌100强”。晋钢控股集团以218 9亿元的品牌更多
2023-03-06 17:38:52
-
手绘报告:2023预期目标
【来源:中国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更多
2023-03-06 16:46:31
-
惠州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成功落地
3月1日,TCL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拿到了全市第一张使用数字人民币账户缴纳税款和非税收入的完税凭证,标志着惠州市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更多
2023-03-06 11:50:50
-
理财